12月17日鳳凰衛視向海內外播出“智慧東方——2011年中華文化人物”頒授典禮的盛況。由中華文化促進會、鳳凰衛視主辦,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華僑城集團公司協辦,深圳東部華僑城有限公司承辦的“2011中華文化人物”頒授典禮於12月14日在深圳舉行。蘇叔陽、蔡安安、譚晶、九把刀等11位人物獲本年度“中華文化人物”稱號,捧得象徵人文理念的“人文杯”。

zhwhrw01570

  “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一致的文化稱謂與文化認同。“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應對全球化時代的重要文化主張。“中華文化人物”評選是由2009年開始舉辦的全國首個專門面向全球華人文化精英人物進行表彰的活動,是作為面向全球華人的高端文化品牌。該獎項的評選,據主辦方介紹,著重於精神文明領域,傳統的與新興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方面以及不同民族、地域之間、海內外的文化交流。除了人物的總體表現外,還側重於年度內傑出的貢獻與影響,以及人物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所產生的促進和示範作用。前兩屆獲頒授者,有香港的國學大師饒宗頤,台灣的星雲法師、京劇藝術家魏海敏以及國內的周有光、馮驥才、海岩、宋祖英、裴艷玲、王中軍、餘隆等在華人文化圈備受矚目的知名人士。

本次頒授典禮上,獲頒授“2011中華文化人物”稱號的是:以新作《中國讀本》向中外讀者講述中華文明並獲巨大成功的作家蘇叔陽;被譽為“敦煌女兒”,在大漠深處堅守半個世紀的學者樊錦詩;投身鄉土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土家族民間文藝家田發剛;忠誠守護西藏古格王朝遺址19年的文物保護工作者普布曲桑;被譽為“網路文學經典製造機”並以“三無”電影創造年度奇跡的臺灣作家、電影導演九把刀;創造歷史文化名城整體保護“大同模式”的國家公務員耿彥波;以“出人、出戲、出效益”創造“杭越現象”的杭州越劇院院長侯軍;以《天下第一樓》譽滿天下、成功實踐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香港女劇作家何冀平;深受聽眾喜愛,被外媒贊為“東方布萊曼”的歌唱家譚晶;開創我國首個民辦遺址類博物館的企業家呂建中;和澳門電影第一人蔡安安。澳門人獲此殊榮尚屬首次。

在頒授典禮上為獲獎者頒獎和宣讀評語的,有中華文化促進會、鳳凰衛視與深圳市的領導人、顧問和特邀嘉賓萬紹芬、劉長樂、余秋雨、王石、王立平、曾慶淮等人,為蔡安安頒獎的是中華文化促進會顧問、澳門檢察院檢察長何超明。

鳳凰台播出為蔡安安頒授“2011年中華文化人物”榮譽稱號的實況如下:

  主持人尉遲琳嘉:下麵一位,首開了珠海澳門影視文化產業先河,填補了澳門本土電影製作的空白。22年後,由他執導澳門第一部本地區獨立出品的電影《還有一星期》,榮獲了第16屆洛杉磯國際家庭電影節的最佳喜劇片獎。是他親手書寫了澳門影業從無到有的歷史篇章,也是他把澳門電影帶上了世界舞臺,接下來有請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團成員董亞平為我們講述“澳門影業第一人”蔡安安的故事。

董亞平:2011年3月,好萊塢派拉蒙影城星光璀璨,第16屆洛杉磯國際家庭電影節頒獎盛典中,一部來自中國澳門的草根電影感動了挑剔的好萊塢評審們,高票獲獎已是不爭事實。此時,激動的人群後,一位老者已淚濕衣襟。他就是蔡安安,澳門影業第一人,為了今天,他整整等待了22年。

  澳門電影事業的發展,永遠都有一個名字熠熠生輝:蔡安安。在其父親蔡松齡身上,蔡安安承襲了表演天賦,也繼承了以中國電影業發展為己任的責任感。1980年,是蔡安安敢為天下先,和其弟二人向中央領導人遞交信函,建議進行文化體制改革,創辦民營影業公司。改革開放大潮使中國影視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蔡安安先後參與創建深圳電視臺,創辦全國首家民營的珠海特區影視文化中心。在蔡安安移居澳門後,澳門數百年來形成的文化特色在這片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精彩紛呈,填補澳門影業空白成了蔡安安最大的夢想。為此,蔡氏兄弟于1989年拍攝電影《夜盜珍妃墓》,1995年抵押出自己的住房籌集資金,出品了電影《大辮子的誘惑》。燕子銜泥般搭建澳門電影產業平臺的蔡安安,終於等來全面出擊的時機,2010年他再次抵押自己的房產,親自執導並儘量啟用澳門本土演職員,拍攝了反映澳門普通居民的喜憂,飽含濃濃鄉情的《還有一星期》,贏來海內外的讚歎。蔡安安,22年磨一劍,中國影壇老前輩領跑澳門影業新起點。

zhwhrw02

  尉遲琳嘉:謝謝董亞平先生的講述,接下有請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長何超明登臺,並宣讀對蔡安安的頒授評語。

  何超明:現在我榮幸的宣讀,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團評語:鑒於蔡安安先生自1989年移居澳門後創造澳門蔡氏兄弟影業公司及澳門電影協會,開創性的致力於澳門特別行政區電影及文化事業,本年度由其指導的回歸以後澳門的電影《還有一星期》作為第一部澳門獨立出品的電影,不僅具有里程碑意義,並受到中外觀眾及電影界的廣泛好評,經中華文化促進會第三屆理事會主席團會議評議通過,授予2011中華文化人物榮譽稱號。

蔡安安獲獎感言:文化就是人化                   

我以作為一個中華文化人為榮。但,接受“中華文化人物”這個稱號,我感到慚愧!傳播和發展中華文化,本是我們應擔負的使命。我總是自恨,不能為此做更多的事。

現在經濟發展很快,文化呢?文化的發展同經濟相適應嗎?文化究竟是什麽?有諸多的說法。無論諸多學說如何闡述,文化都是人的主觀意識作用於客觀世界,作用於包括大自然和人類本身在內的客觀世界的產物。所以我很贊同說:文化即人化!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有文化,就在於人不僅有經濟(物質)方面的需求,還有文化(精神)方面的需求;人類社會,不僅須要發展經濟,還必須要有文化的引領。文化和經濟的發展必須相適應,如果這二者的發展不平衡,我們就必將受到這種失衡的懲罰!

當今的世界是不平靜的。我認為,世上的一切人為災禍,究其最根本的根源,都是文化和經濟發展的失衡造成的。為此,學習、研究、傳播和發展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神聖使命!個人的生命和能力都很有限,我願意和大家共同擔負這個使命。我們的一切都是社會所給予的,讓我們一起努力不斷地反饋社會,造福人類!

謝謝對我的激勵!謝謝大家!